橡胶接头的制作是一个结合材料科学和精密工艺的过程,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材料准备橡胶基材:根据使用环境选择橡胶类型,如天然橡胶(NR)耐低温、氯丁橡胶(CR)耐油、三元乙丙橡胶(EPDM)耐高温/臭氧。添加剂:包括硫化剂(如硫磺)、促进剂、填充剂(炭黑)、防老剂等,以优化橡胶性能。增强材料:多采用聚酯帘子布或钢丝网,提升接头的抗压和抗拉强度。橡胶软连接金属部件:法兰通常为碳钢或不锈钢,需预先加工并做表面处理(如喷砂)以增强粘合。
模具设计与准备定制模具:根据接头规格(如单球、双球)设计分体式钢模,确保内壁光滑以便脱模。预热处理:硫化前模具需预热至100-150℃,避免温度骤变影响橡胶流动性。
胶料混炼与预成型混炼工艺:通过密炼机或开炼机将橡胶与添加剂均匀混合,形成生胶。预成型:挤出或压延成片材,裁切为内层、外层及增强层所需形状。层压成型内胶层:将生胶贴合至模具内壁,厚度通常2-5mm。增强层:交替贴合帘子布和薄胶层(一般3-5层),通过滚压排除气泡,确保各层紧密粘合。外胶层:覆盖最外层橡胶,保护增强层免受外部损伤。
硫化成型高温高压硫化:将模具置于平板硫化机中,在140-160℃、10-20MPa压力下硫化20-40分钟,使橡胶分子交联固化。法兰结合:金属法兰在硫化前嵌入模具,利用橡胶硫化时的粘性与胶体牢固结合。
后处理与质检修整:去除飞边、毛刺,打磨表面。性能测试:KXT可曲挠橡胶接头压力测试:1.5倍工作压力下保压检查泄漏。位移检测:模拟轴向压缩/拉伸、横向位移,验证变形能力。老化试验:通过臭氧箱或高温箱评估耐久性。标识与包装:标注规格型号,采用防潮包装避免硫化橡胶霉变。关键工艺控制点硫化参数:时间、温度需精确控制,欠硫导致发粘,过硫则变脆。层间粘合:增强层与橡胶的粘合强度直接影响接头耐压性能,需使用专用粘合剂。
法兰对中度:法兰安装偏移会导致管道连接应力集中,需使用定位工装。通过以上步骤,橡胶接头得以具备良好的弹性、密封性和耐久性,广泛应用于供水、暖通、化工等管道系统,有效缓解振动与热胀冷缩带来的应力。